另字在开头的词语:另案、另册、另存、另开、另立、另谋、另眼、另类、另页、另眼看觑、另请高明、另眼看待、另眼相待、另眼相看、另眼相付、另眼看承、另眼看觑。
1. 另案:出自《宋史·选举志下》,“至于科举之外,另案取士,故有制举也。” 用法:用于指对原有的案件进行重新审查。创作一句话:对于这起案件,警方已经另案处理。2. 另册: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,“晋献公之子重耳逃亡,流落异国,别人称之为公子重耳,重耳自己却称“名在《春秋》为臣,但实为诸侯”,另册自立。” 用法:用于形容对不受欢迎或不合群的人的贬称。创作一句话:他在孩子中另册自立,不好好玩耍与学习,所以学识浅陋。3. 另存:出自《宋史·刑法志一》,“又令受赇者于财本及公人户中,另存有无。” 用法:用于指把物品另存。创作一句话:把这些文件全部另存起来,以备下次使用。4. 另开:出自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,“萧何与曹参互相推荐,另开局面。” 用法:用于指开创或开创性的做某事。创作一句话:在新的一年,我们应该另开新局,追求更高的目标。5. 另立:出自《晋书·张华传》,“张华之子仲文,名重一时,独坐无事,另立门户。” 用法:用于表示另开一个家庭或企业等。创作一句话:他的儿子另立门户,开了自己的公司。6. 另谋:出自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,“项羽欲杀沛公,沛公常避之,另谋出路。” 用法:用于表示另外考虑或寻找新的出路。创作一句话:面临困难时,我们不能一味躲避,应该另谋出路。7. 另眼:出自《汉书·邓后纪》,“邓皇后一人,独选数十名太医,另眼看待。” 用法:用于表示对他人的特别关注或尊重。创作一句话:张老师在教学中另眼看待,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。8. 另类:出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,“陈涉举于戍卒之辈,奋臂大呼,人称“陈王”,另类自立。” 用法:用于表示与众不同的,特别的人物或事物。创作一句话:她喜欢穿另类的服装,展示自己的个性。9. 另页:出自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,“卫青诛罚严苛,曾把贪污的官员全部另页记录。” 用法:用于指把重要的信息或材料另一页记录。创作一句话:对于重要的文件,我们应该将其另页保存,以便下次查阅。10. 另眼看觑:出自《宋史·赵葵传》,“相国赵葵,忠而被疑,另眼看觑。” 用法:用于指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别人。创作一句话:他对那个犯错误的人,另眼相看,表示了宽容和理解。11. 另请高明:出自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,“你另请高明吧,我知道的都已经说完了。” 用法:用于表示婉拒别人的提议或请求。创作一句话:他拒绝了那个不合适的建议,说:“另请高明。”12. 另眼看待:出自《汉书·苏武传》,“天子另眼看待,赐之黄金百斤。” 用法:用于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特别重视或优待。创作一句话:他因为成绩优秀,得到了老师的另眼看待。13. 另眼相待: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“汉武帝另眼相待,让他率领军队,打败了匈奴。” 用法:用于表示给予对方特别的待遇或关注。创作一句话:他对那个新人,另眼相待,给予了很多的帮助。14. 另眼相看:出自《宋史·赵葵传》,“相国赵葵,忠而被疑,另眼相看。” 用法:用于表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态度与平常不同。创作一句话:他对那个犯错误的人,另眼相看,表示了宽容和理解。15. 另眼看付:出自《明史·王纪传》,“王纪的孙子王士性,另眼看付,被誉为“明代科举之冠”。 用法:用于表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特别关注或期待。创作一句话: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,注目于他另眼看付的表现。
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,关联词语的应用非常广泛,几乎可以涵盖所有语言的范畴。这里我会提供一个大致的关联词语大全,帮助您理解关联词语的基本概念和用途。 1. 表示并列的关联词语: - 和 - 或 - 且 - 及 -...
日晴是一个词语,在日常运用中可以用作名词,也可以用作动词。$$$出处:日晴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,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中就有"日晴西照,庭草犹青"的诗句。 用法:在日常生活中,"日晴"可以用作名词,表示晴朗的天气,如"今...
1. 夏日炎炎 2. 骄阳似火 3. 暑气蒸人 4. 烈日当头 5. 夏日清凉 6. 绿树成荫 7. 蝉声鸣叫 8. 萤火虫飞舞 9. 沙滩海浪 10. 水果冰镇 11. 游泳嬉水 12. 夏日烧烤 13. 蜜蜂采花 14. 青蛙合唱 15...
以下是一些含有近义词的词语大全: 1. 高兴 - 快乐、欢喜、喜悦、欣喜、兴高采烈、欢欣鼓舞 2. 伤心 - 悲伤、哀伤、忧伤、悲痛、痛心、伤感 3. 美丽 - 漂亮、俊俏、秀丽、绝色、艳丽、美观 4. 丑陋 - 难看、恶心、丑恶、丑陋不堪...
禾叶是词语。$$$出处:无法确定。 用法:禾叶是词语,可以用来描述植物的那一部分,例如“稻谷的叶子是禾叶”。 创作一句话:稻谷在风中摇曳,它们的禾叶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。...
林立,汉语词语,拼音是lín lì,意思是像树林一样密集地竖立着。$$$出处: 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林立于下,陵迟于上。” 用法: 形容词,通常用来形容建筑、树木等高度密集的情况。 创作一句话: 那片森林呈现出林立的景象,每一棵树都像战友...
Copyright @ 好写作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47452号-1